毓医直播第123期|听毓璜顶医院营养科专家讲科学减肥,防治慢性病
2025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为“改变系统,更健康地生活”。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进一步落实《“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医疗卫生人员科学开展体重管理工作,国家卫健委制定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呼吁全民行动起来,科学有效地管理体重。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助力超重及肥胖人群科学管理体重,“世界肥胖日”来临之际3月4日(周二)下午,烟台毓璜顶医院临床营养科联合烟台论坛网站,围绕“科学减肥,防治慢性病”主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线上科普活动。
肥胖的概念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困扰身心健康的疾病,它困扰着很多人,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肥胖是指机体摄入的热量多于消耗量,使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者分布异常,通常表现为体重增加,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损害,或者脂肪堆积过多而出现异常状态。通常用BMI这个指标评价超重或者肥胖,WHO将BMI≥25定义为超重,BMI≥30定义为肥胖。WHO建议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作为肥胖的标准,对于亚太地区人群,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即可作为肥胖的标准。
肥胖症的成因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外因:主要是由于食物摄入过多,而新陈代谢缓慢造成的。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由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导致。在现代社会,丰富的食物选择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很多人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比如,一些人喜欢吃快餐、零食等高热量食物,且缺乏运动,导致摄入的热量无法及时消耗,从而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此外,运动量不足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进一步加重了脂肪堆积的问题。
内因:是因为人体内的内在因素使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具体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高胰岛素血症、褐色脂肪组织异常等原因引起。遗传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肥胖症患者,那么个体患肥胖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神经精神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食欲调节中枢,导致食欲异常,进而引发肥胖。内分泌因素中,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异常,都可能干扰脂肪代谢,导致肥胖。高胰岛素血症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和储存,而褐色脂肪组织异常则可能影响能量的消耗,这些都是导致肥胖的内在原因。
超重/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直接或间接增加医疗支出或经济负担。
肥胖的控制与治疗
想要科学减重,饮食和运动一个都不能少。单纯的营养或运动,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减肥的关键不是强迫自己,而是与身体达成一种新的共识。
控制总能量摄入。建议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千卡。男性每日能量摄入推荐在1200-1500千卡,女性推荐在1000-1200千卡。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
合理膳食。合理分配一日三餐,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减少油炸、甜食和膨化食品的摄入,避免碳酸饮料和啤酒。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25g。
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夜宵。进餐时细嚼慢咽,改变进餐顺序(先蔬菜后肉类再主食)。
多动少静,睡眠充足。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尽量在夜里11点之前睡觉。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不要因为体重的一点波动就沮丧,而是要看到整体的趋势和身体的变化。
专家介绍:烟台毓璜顶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宋新娜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各类人群的饮食营养指导,肿瘤、围术期、营养不良、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营养失调、营养代谢紊乱患者的饮食、口服营养补充、管饲、肠外营养治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