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网小静 发表于 2025-3-13 17:03

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有了新办法 烟台毓璜顶医院手足外成功开展淋巴静脉吻合术

据中国抗癌协会统计,约20%-30%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继发感染和纤维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淋巴系统不可逆损伤,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成为临床难题。
林国栋主任(左二)团队研究患者病情
林国栋主任(左二)团队在查房


小切口,恢复快,患者少遭不少罪在详细研判病因及手术禁忌后,林国栋及其团队决定对其进行手术。“该技术通过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精准定位功能淋巴管,在显微镜下将淋巴管与邻近小静脉吻合,重建淋巴液回流通路。”林国栋告诉记者,“这样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微创精准,手术切口仅有2——3厘米,避免大面积组织损伤,另外,疗效显著,患者术后1周肿胀明显消退,3个月患肢周径平均缩小40%-60%。”还有就是恢复快速,“新技术可将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至3——5天,术后次日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同时还能通过早期干预,阻止纤维化,降低丹毒等并发症风险。”   
革新理念,新技术为区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淋巴静脉吻合术自2015年引入中国后,目前仅在北上广等地的顶级医疗中心开展。如今,林国栋团队在烟威地区率先突破技术壁垒,填补了区域空白。新技术通过建立“术前影像评估-术中精准吻合-术后康复管理”一体化体系,已为烟台、威海等多地患者解除病痛,并带动胶东地区淋巴外科诊疗水平提升。
林国栋主任(左三)团队
林国栋技术要求高不再是壁垒,手足外科还有“新武器”但林国栋团队凭借多年手足显微外科经验,创新采用“阶梯式逆向追踪法”定位淋巴管,配合11—0无损伤缝线进行端侧吻合,使通畅率达90%以上。目前该团队已完成多例手术,技术水平达国内前列。
而学科带头人林国栋也曾获得中国医师血管吻合大赛个人冠军,科室多名医师参加团体比赛并获得二等奖。此外,科室还有一项手术具有颠覆性的效果,就是颈部淋巴管和静脉吻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医院如今已经引进该项技术,正在筛选合适的病人做手术。”林国栋表示,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逐渐走进混沌。“淋巴手术或许能改变患者的命运。”(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有了新办法 烟台毓璜顶医院手足外成功开展淋巴静脉吻合术